【台北火鍋】粥起粥底火鍋熱炒。台北最鮮粥火鍋!東豐街美食再 1

台北火鍋又有新亮點,主打廣東順德米粥為鍋底的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是台北市場少見的粥底火鍋專門店,以粥水為鍋底不只稀有,位在東豐街的『粥起』更一改傳統大鍋涮煮方式推出個人平價小火鍋,並結合熱炒下酒菜,同時也能吃到溫體牛與活體海鮮,一次滿足嗑鍋、涮料、喝粥、吃菜的特色鍋物餐廳,超適三五好友圍桌聚餐,氣氛超級好,不過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座位不算多,想吃趁早訂位哦! 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 在哪裡? 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位在台北市區核心地段,美食餐廳密度極高的東豐街上,如果是老台北,就說在黑武士麻辣鍋(東豐店)舊址會秒懂,以交通來說極盡便利,不論捷運「大安站」、「忠孝敦化站」、「忠孝復興站」、「信義安和站」前往皆10分鐘腳程可到,最近是捷運大安站6號出口,大家可照自己方便的路線抵達,如果開車的話可停在「台北市農會C 區付費停車場」每半小時25元,走過去也只要3分鐘,超級方便。 附近停車場 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 用餐環境 走入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,立刻把多年前造訪黑武士麻辣鍋的記憶喚醒,還保留著紅磚地磚的古色古香,深棕色木桌椅給人的沉穩氣息正好映襯了牆面上的書法字畫,要知道這裡早些年可是非常熱門的金馬慶功指定餐廳,承載了無數大明星光環呢,雖然內裝不變,但餐廳風味可是煥然一新,『粥起』座位有方桌、圓桌,從2人到8人用餐都是沒有問題的,座位數不到10桌,以用餐空間來說也很適合包場,周末假日絕對需要訂位哦。 從小細節可以看出『粥起』餐廳的用心,洗手間設置了漱口水、牙線棒之外,還有顧慮到女性用品、髮帶以及男性專用的髮蠟造型噴霧。 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 菜單 以一人一小鍋的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推出干貝白粥底、厚白雞湯粥底、菌菇粥底三款不同風味的粥水火鍋,搭配個人套餐包含肉類、鍋料、蔬菜,且粥底都可以無限續用,也可以粥底火鍋單點搭配各類拼盤,有適合涮煮的鮮味溫體牛肉、毛肚、黃喉,需要預訂的活體海鮮松葉蟹、波士頓龍蝦、沙公沙母等,以及配粥最適合的重口味熱炒,如此不拘謹的創意搭配只有在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才吃得到啦,傳統熱炒店出局了!!(粥起粥底火鍋熱炒完整菜單) 干貝白粥底 我必須說台北火鍋如此飽合,市場卻少有粥底火鍋,『粥起』靈感來自最懂吃的廣東順德的粵式火鍋,以有「米不見米,只取米精華」的毋米粥火鍋涮食,不只溫潤暖胃,還最能吃出食材本味,基本款的干貝白粥底使用泰國香米熬煮,添加昆布、甘草、枸杞、干貝、蓮子、嫩薑文火熬煮數小時,直至米粒破碎如粥糜,表面浮漾著薄薄一層米膜,底部卻滾燙著冒泡,沸點極高剛好涮料。 還記得吃過金門特產粥糜,這回在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吃到的粥水火鍋又是截然不同滋味,尤其湯水的鮮甜,入喉會回甘,還有細細密密的米碎滑溜下肚,越熬越醇,完全不同於越煮越鹹的重口味火鍋,光喝粥就好滿足。 厚白雞湯粥底 基本款干貝白粥再添一味老母雞湯的厚白雞湯粥底,是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點餐率最高的鍋底招牌,渾屯乳白湯色中浮冒著一層金黃燦亮的雞油,除了干貝鮮甜又堆疊了雞湯濃醇,果真一喝,除了黏醇潤滑的米油,雞湯厚度也完美封存,是那種喝完會不由自主抿嘴、舔唇的溫暖舒暢感,就算盛夏吃鍋也享受。 現流龍虎斑魚片/台灣大文蛤 吃粥底火鍋也講求順序,寡淡素淨的白粥最能烘托海鮮的甜,最建議的吃法依序先加入海鮮熬煮,接著涮肉,最後再放進丸餃鍋料和蔬菜,在粥水火鍋還沒有被食料「汙染」以前,率先放進文蛤絕對沒錯,還有膠質充盈的龍虎斑魚片,鮮味加持!! 溫體牛佐生蛋黃 再頂級都不如溫體來得鮮嫩,強力推薦〈溫體牛佐生蛋黃〉,吃之前先把蛋打散了均勻鋪蓋在每片溫體牛,下鍋涮煮3、5秒,帶脂粉色澤的牛肉最嫩,而且還可以稍作變化,直接把肉片、蛋液全下鍋,自製滑蛋牛肉粥也很讚。 特選牛胸腹肉 牛胸腹肉厚度適中,帶霜降紋理,入鍋涮煮後肉片包裹著一層米膜,除了牛肉本身豐厚彈脆的質地,吃起來又多了爽滑鮮潤的嚼感,這層膜夾帶了粥底的鮮醇,完全無須額外蘸醬便吃得津津有味。 無骨雞腿肉 如果點厚白雞湯粥底一點要搭配無骨雞腿肉,兩相加乘熬煮出來的雞粥真是無比醇美。 現打蝦滑 拌入芹菜末和鮮蝦肉,魚漿真的只是扮演黏著劑角色,飽滿塊狀的蝦肉吃了彈跳脆鮮,必點。 百頁豆腐/芋頭貢丸/高麗菜 丸餃鍋料隨意配對自己選,粥底風味對了怎麼涮都好吃。 油條/三記魚餃/小白菜 最意外是老油條,以為麻辣鍋才速配,沒想到涮煮粥水火鍋好似港式白粥配油條,潤滑綿密的米膜底下是柔軟濕潤的油條,簌簌邊吸邊嚼,好吃啊! 湖南蛋 素淨的粥水火鍋最適合搭配重口味熱炒,我自己是蔥蒜辣椒的愛好者,這道湘系料理湖南蛋超對我的胃,濃縮醬料緊緊包覆交雜在金錢蛋片上,外層焦脆,裡層質地沙軟綿密,陪襯的輔料還可以拌在粥底,一菜兩吃!! 松阪豬炒水蓮 蒜末辣椒大火快炒,水蓮碧綠清脆、松阪豬焦氣彈牙,有二十年炒功經驗師傅的味道調配在水準之上,點綴式辣度綜合鹹甜滋味的平衡,起鍋前的酒香提味,讓整盤菜吃起來很有層次。 金沙中卷 金沙中卷是熱炒店點播率超高的下酒菜,討喜的油炸手法搭配惹人愛的鹹蛋黃,加上高溫熱油逼出的蒜香,每一口喀滋裂解的酥脆感伴隨著油潤彈跳的咀嚼滋味,涮嘴到一吃停不下來,必點!! 大蔥炒肥腸 既然到餐廳吃飯就要點一些家裡餐桌不常見的熱炒菜色,比起油膩胡椒路線的炸肥腸,我更喜歡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所設計的這道大蔥炒肥腸,肥腸一圈圈紋理被縮緊發皺的腸衣包覆,咬下迸出油汁在口中釋放,隨之而來酥化與彈潤兼具的嚼感,捨不得太快將肥腸吞下肚,最好是夾著蒜苗一起吃,絕配!!! 炸鮮奶 『粥起』唯一的一款甜點炸鮮奶,同樣也是源起於廣東順德的粵式甜品,外層油炸吐司酥脆程度好像網狀蜂巢,在口中慢慢地細密溶化,實心柔軟順滑的鮮奶泥好像凝脂奶油,那種潤澤感真是療癒,恰好吃完正餐甜甜嘴是完美Ending!! 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 心得評價 在台北也吃了不少創意火鍋,認真說『粥起粥底火鍋‧熱炒』的粥水火鍋非常耐吃,且定位一人一小鍋的個人平價涮涮鍋路線超親民,搭配熱炒的組合也很絕,整個就是接地氣的吃法,愛嗑鍋的一定還沒吃過粥底火鍋吧,東豐街美食『粥起』快追起來!!!

Continue Reading

181春霞水果醋茶:華陰街好喝古早味飲料!蜂蜜檸檬百香果超推薦

相信只要在北車華陰街排隊買甜甜圈,一定都知道隔壁的這攤『181春霞水果醋茶』,和市面上手搖飲料店很不同的是『181春霞水果醋茶』都是自家釀漬的水果風味醋,以及手工熬煮的糖蜜和新鮮水果組合的飲品,夏天喝起來消暑又天然,如果你在隔壁排隊買甜甜圈,剛好可以順手帶上一杯超推薦的蜂蜜檸檬百香果來喝。 索引目錄 181春霞水果醋茶 在哪裡? 181春霞水果醋茶 菜單 181春霞水果醋茶 購買資訊 181春霞水果醋茶 在哪裡? 『181春霞水果醋茶』不到三坪的小店舖就在台北車站後站華陰街,從台北車站地下街出口Y11步行只需三分鐘,,緊鄰著名店三多屋爸爸嘴、超人氣排隊脆皮鮮奶甜甜圈等兩家店,三家店聯盟有做促銷優惠,很不錯,可以中午吃完日本料理,再買個甜甜圈當下午茶,配一杯醋飲超解渴;對了,幾步之外還有福珍排骨酥麵、福元胡椒餅的知名小吃。 181春霞水果醋茶 菜單 一般來說手搖飲料店不太打得動我,經過『181春霞水果醋茶』時端詳了一下價目表,飲品主要都是釀製的水果風味醋,以及新鮮水果、和自家熬煮的糖蜜,比起市售速成的人工調和來說更多了一份天然,本來只打算經過,沒想到最後心動點了一杯蜂蜜檸檬百香果來嚐嚐。 鮮榨檸檬汁還有新鮮的百香果粒,還有天然的新鮮蘆薈都是夏天消暑聖品 蜂蜜檸檬百香果$80 本來並沒有打算買,更沒有打算寫文,不過買了這杯蜂蜜檸檬百香果後真心覺得得來推文分享一下,蜂蜜的蜜甜調和了鮮酸的檸檬汁,取代果糖、砂糖熬煮的糖漿更健康之餘,那股甜實和酸溜並進的滋味很飽合,老闆娘不手軟的舀了好幾勺百香果,在杯中載浮載沉的,每口都能喝到滿滿的百香果粒,真材實料,喝完沁涼消暑又非常解渴,吃完三多屋或是買完甜甜圈,一定要順道買杯『181春霞水果醋茶』哦。 181春霞水果醋茶 購買資訊

Continue Reading

丸滿台灣味手路菜:米其林師父領軍功夫台菜料理(推薦菜單/氣氛/捷運/評論)一次看

台北台菜餐廳多如繁星,但能叫好叫座的總是幾間老字號,以手路菜掛帥的『丸滿台灣味手路菜』開業短短幾年,又隱身在林森北路巷弄,以後起之秀之姿,迅速在台北打出知名度,吸引無數饕客和政商名流前來,牆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簽名就是活招牌,任職米其林餐廳數十年的老師傅領軍的『丸滿台菜餐廳』,能吃的到各種宴席菜、功夫菜色,想吃可得提早訂位,用餐時間座無虛席!! 索引目錄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在哪裡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用餐環境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菜單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餐廳資訊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在哪裡 『丸滿台灣味手路菜』位在台北林森北路巷弄內,在林森北路錢櫃的斜對角巷口,附近就是著名的九條通,從捷運雙連站步行大約五~十分鐘,附近也有付費停車場,交通都算方便;從暗巷走進來看到『丸滿台灣味手路菜』餐廳,門前高掛紅燈籠張燈結綵的景象特別喜氣 ,以仿造磚瓦和木材裝建,古樸意象濃厚,光看就知道肯定是台菜餐廳;正對餐廳的是平價火鍋餐廳隱鍋,轉個彎就是LeoneRestaurant&Bar,三強鼎立各據一方呢!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用餐環境 走進『丸滿台灣味手路菜』,熱鬧歡騰好似大過年,一樓正方形的用餐場域全都是採大圓桌設計,餐桌上都有轉盤, 放眼望去大約近二十桌,可說是座無虛席,而且非常好的一點是『丸滿台菜餐廳』假日晚餐時段不搶翻桌, 也不限用餐時間,賓客都可放心吃得盡興。 不知道從哪來的錯誤訊息,誤認為丸滿台灣味手路菜餐廳是間台北米其林老店, 一問之下才知道餐廳新開幕幾年,但因為老師傅是從另一間台北當代知名的米其林老台菜餐廳出道, 所以有許多米其林菜色都能再丸滿看到,在網路以訛傳訛又誤打誤撞之下,誕生了一個美麗誤會…. 雖說如此,丸滿台灣味手路菜餐廳以後起之秀之姿,迅速在台北打出知名度,短短幾年吸引無數饕客和政商名流前來,牆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簽名,已是最好的代言。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餐廳以每日現撈海港直送的海產,提供不在菜單上面的限量菜色,有時還會吃到老師傅有時間才會做的功夫菜,是隱藏版菜單,點餐時都可以詢問看看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菜單 翻開丸滿台灣味手路菜菜單裡的各式佳餚,從開胃冷盤涼拌菜開始, 都非泛泛小館會看到的台菜熱炒,全是需經驗老道的總鋪師所端出的拿手絕活,難怪自稱手路菜餐廳, 很多招牌特色菜都是功夫菜系,如果不知道怎麼點起,可以參考菜單上有推薦字樣的菜色,當然,每桌必點的狗母魚酥米粉湯千萬不可錯過。 丸滿餐點很似台南酒家菜,老師傅是南部人,習得一身酒家大菜的技法, 乍看之下和台北老經典台菜餐廳還真有幾分相似,但這些大菜都需要前一天預訂,打電話訂位時記得哦! 丸滿排骨酥 丸滿台菜招牌排骨酥,同樣是以帶骨子排粿粉油炸,搭配自家醃菜,大夥其實吃的時候,內心都打上個疑問,這道排骨酥與天母台菜名店金蓬萊真有幾分神似,一問之下老師傅是同班底才緩然大悟 丸滿排骨酥細緻粉質顆粒,讓啃咬時唇舌間觸感舒服,外皮散發濃重焦氣,子排筋肉緊實有彈性,攙和著豐盈油脂,吸允焦酥骨架,可說是意猶未盡,如果搭配醃菜讓疲倦的味覺轉換解膩一下,肯定能再吃第二根 鮮栗太爺雞 娘家特愛吃栗子燒雞,外婆身體還健壯時,每逢過年過節家裡都會有道栗子燒雞,採以一鍋燒的家常作法,煮出的栗子綿軟一泯即化,而丸滿台菜的栗子燒雞比較費工,類似像黃悶雞綜合三杯雞的悶炒,醬香濃郁滋味更足 乾煸老薑片爆炒帶骨雞腿肉,骨髓膠質滲出參拌著鮮栗釋放的澱粉質,與醬香調味畫作黏稠醬汁,大量蒜苗翻炒起鍋,不僅增色也提香,不過栗子仍帶有點咬合的脆度,就看是否為大家喜歡的口感了! 蒜香烏魚腱 前些日子和小叔親家們相約鉅星匯用餐,席間上了一道烏魚腱,利韌爽脆的特殊口感讓我一吃驚人,特別喜歡,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烏魚的胃,每條烏魚只有一個胃,因為消化吞食造成胃壁寬厚肌肉發達,以至於有著強健彈利的獨特口感,經丸滿烹調上菜後,更是別有一番滋味。 特別要求師傅要炒辣,因為烏魚腱特別適合下酒,油熱後經鍋杓迅速翻攪,蔥薑蒜辣椒還有豪邁放進大把蒜苗段,過幾下切花的烏魚腱,盛盤上桌時還白煙蒸騰,彈牙脆口有嚼頭的烏魚腱融合濃郁醬香,乍看以為是花枝,其實口感天差地遠,如果想和好友聊天喝酒,點這盤就對啦! 南煎豬肝 南煎豬肝又稱為兩煎肝,須經由先炸再炒的兩道工序作法,也是非常講求火侯與效率的功夫菜,丸滿台菜南煎豬肝粉漿不脫離糊爛,油潤光澤賣相極佳,且豬肝口感確實柔嫩香甜,但粉質稍微厚了些,這菜據說欣葉台菜是招牌,有機會再上門試試看。 腸中腸 本來想要點菜單中的推薦菜酒仙肥腸,介紹菜色的小哥說今天恰好老師傅做了一道功夫菜,想吃得碰運氣的腸中腸,並不在丸滿菜單中,這種私藏的手路菜就如同珍寶一樣,怎能不點來嘗嘗,將豬腸中段依照頭尾窄度層層穿越,腸衣五層堆疊有著細膩工法 。 這道名菜翹楚推屬莆田PUTIEN九轉肥腸做的最細緻,純粹將肥腸以藥膳燉煮,滋味素雅,而丸滿老師傅的作法是將腸中腸當成輔料下鍋匯煮蘿蔔燒雞,燒雞底蘊做得好,蘿蔔與雞骨滲出的汁水鮮甜入味,滲透腸中咬起彈軟鹹糯,是款需細細品嘗的佳餚。 山蘇小魚乾 山蘇炒小魚是我非常推薦的鮮蔬菜色,山蘇嬌綠細嫩,連本身牙口不好的妮媽都直呼又脆又嫩,大火迅速翻炒幾下,鍋裡的山蘇與小魚乾和蒜末辣椒完美融合交流,豆鼓和魚乾的鹹美浸潤鮮爽的山蘇,真要嫌可就是份量太少了,不夠吃! 季節時蔬 季節時蔬種類繁多,足以顯現丸滿備料充足,我們點了家裡比較不會炒的水蓮,還好不是破布子炒水蓮,而是以蕈菇提鮮清炒蒜末辣椒,家人一吃直說有種焦味真香,其實,這就是所謂的鍋氣阿,能想像大火翻鍋爆炒的畫面,鑊氣猛烈,香啊! 肉絲蛋炒飯 就說我們一行人真的是來吃飯而非喝酒,儘管主角是狗母魚酥米粉鍋,大夥還是得點盤炒飯來配菜吃,妮姊直接了當點盤最單調樸素的肉絲蛋炒飯,恰好能看出師傅的基本功,但在輪番上陣的大菜洗禮後,早已無須證明,看炒飯米粒彈軟,均勻暈染上色,蛋皮焦酥細嫩且蔥花白綠分明,是今晚最佳陪襯! 狗母魚酥米粉湯 丸滿台菜鎮店之寶狗母魚酥米粉鍋,就好比金蓬萊土魠魚米粉鍋讓人是拍手叫好的特色菜餚,以台菜上品白鯧米粉為靈感,以辦桌菜為元素改良的一道鮮味米粉湯,為求湯頭更有層次,我們在原本湯鍋中又另外單點加料了三鮮蝦丸和新鮮小卷,滋味實屬上乘極品。 以狗母魚做成的狗母魚酥,本身是綿軟柔糯的口感,咬下也是外酥裡嫩,綜合綿密芋頭、三鮮蝦丸、燕丸、蔬菜、蕈菇和鮮味破表的新鮮小卷,讓整鍋滋味渾厚的蛋酥更是一大功臣,撒上蒜苗香菜點綴提味,炊粉是越煮越鮮越熬越甜,重點是老母雞熬的湯頭能無限添加,丸滿小老闆說讓我們喝飽喝滿,吃的歡暢無比啊!!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餐廳資訊

Continue Reading